“融合”2017年上海小幅油画展在龙现代艺术馆开展
近日,上海龙现代艺术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“融合”的小幅油画展,本次展览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,龙现代艺术馆承办,展览时间为2018年3月3日—3月18日。通过本次展览,引导参观者赏析“本源多彩融合,艺术多姿绽放”,从而对中国油画发展的“承上启下”过程有了深入理解。
龙现代艺术馆外景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黄阿忠教授为本次画展作序,对“融合”这个主题做了精辟的诠释,其中写道:
我们的油画需要有养料补充,这个比较重要的养料是“融合”。“融合”是油画家学习的态度;“融合”是油画创作品格的提升。
艺术的发展,它们之间有派生、有衔接、有借鉴、有融合、也有综合,或许,还有创造。
我以为绘画的发展是有过程的,不会是很快“翻篇”的,它是阶段性的,是一层层递进的。我想说,就是如今到了现代,“融合”依然是绘画艺术的宗旨,或许,现代艺术融合的面更广,比方说哲学、自然科学、科技、遗传基因等等。
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秘书长陈琪先生等一行参观油画展
诚如黄阿忠先生所言,融合是艺术的养料。
1920年,徐悲鸿在《中国画改良论》中写道:“中国画学之颓败,至今日已极矣……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其颓坏耶?曰惟守旧。”言语间不乏愤懑,更多的是汲取新养料的渴求。
徐悲鸿所处的年代,西方已盛行“印象派”,而油画还刚刚传入中国不久。老一辈的油画艺术家林风眠、吴大羽、颜文樑、刘海粟、徐悲鸿等去西方汲取火种,并把他们的星火燎原到了整个中国。在这过程中,正是“融合”支撑着中国油画的发展。
从更长的历史尺度看,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,“融合”一直是近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主基调。
在近现代的西方,从印象派开始,后期印象派、立体主义、野兽派、表现主义、抽象派、照相现实主义、纳比派等一路走来,充满着派生、有衔接、有借鉴、有融合、综合,还有创造。
而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,更是产生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创新。有些令人赞叹,得到了极高的评价,如刘海粟的泼墨泼彩、徐悲鸿的新七法、陈佩秋的印象山水;有些则融合地十分……呃,十分有趣。
画展现场参观者络绎不绝
此次龙现代艺术馆举办的“融合——2017上海小幅油画展”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,旨在对接经典与当下,从主题、形式、技巧、内容等多个维度来思考和探讨当代油画的可能性,从时间、空间、画派、表现手法的融合迸发出油画创作的火花,进一步提升上海美术创作的原创性和学术性。
小幅油画因画幅小、创作周期短,在题材形式、绘画语言上需要高度概括、凝练,却从而以小见大,释放了更加宽泛自由、更具个性特色的发挥空间。《中庸》言“尽精微,致广大” ,用来形容小幅画创作非常贴切。“精微”既指画面的细节,又指画家落实到纸面的手头功夫。小幅油画的观赏距离范围通常在一臂之距,在这样的距离内,画家的表现能力含糊不得,绘画本领虚假不得;“广大”既指绘画内容的充实,也指画面背后的意境,徐悲鸿先生说:“穷造化之奇,探人生之究竟” ,尤其在艺术形式纷呈的今天,唯有将油画的意境和中国画的韵味相结合,才能做到中国油画之“广大” 。
画展现场参观者饶有兴致
本次展览自征稿工作启动以来,共收到作品461件。经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委员评选,将展出作品116件,其中入选作品107件、评委作品9件,体验性、写生创作性的作品数量众多。以下是本次展览的作品采摘:
齐新作品 《野渡》
林加冰作品 《野草》
刘利作品《 应聘者》
陈海强作品《城市新寓言——观察者》
陈健作品《初夏朝气清》
董一帆作品《初冬·洋房》
黄展新作品《丝路佛语之三》
李克作品《晨》
陈键作品《外滩印象》
丁设作品《1052017》
傅钢作品《计家埻村口》
高清作品《小憩》
韩巨良作品《德国2C1-32蒸汽机车》
李诺作品《天堑变通途》
梁海珊作品《杜鹃花》
罗珺英作品《塔影钟声》
马俊营作品《城之景2016》
曹文佳作品《变奏》
看到这些作品,您是否嗅到了时代前沿扑面而来的新风呢?那就百闻不如一见吧,快来龙现代艺术馆一睹为快!
融合——2017上海小幅油画展
展览时间:3月3日——3月18日
展览地点:龙现代艺术馆(上海市菊盛路709号)(近宝安公路),地铁7号线刘行站2号口步行3分钟即到。